枞阳县枞阳小学枞阳县枞阳小学!
枞阳小学网站欢迎您!
天气预报:
 
关键词: 教育 春游 安全 雷锋 校园
详细列表
大河生活网     所属分类:电脑网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努力工作,享受生活--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这几天,漳州师范学院校园论坛内一则帖子异常火爆,被许多人在QQ空间里疯狂转载。该帖子将该校外语系一位沈姓女教师在课堂上突然被求婚的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更有人将求婚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到优酷网。许多网友直呼: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这是最浪漫的事情”。(据《海峡导报》)

    如今,跪地求婚、大街求婚、拉巨幅标语求婚,形形色色的“浪漫”时常可见,但当这种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求婚方式走进课堂、大家都异口同声称其为“这是最浪漫的事情”的时候,笔者却突然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不是羡慕,更不是妒忌,而是对教育的一种深深的思考。

    作为老师来说,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接受男友的求婚,的确是一件很浪漫、很煽情、很能刺激的事情。但课堂是什么样的场所?这种所谓的刺激和浪漫给那些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年学子所带来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身教”效果?学生们又将在这种“行为艺术”般的“浪漫”之中感悟到什么样的文明?!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阵地。而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其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讲课的时候,不仅要认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为学生讲解正确做人的道理。试想,在这种教师感受到很浪漫、很煽情、很能刺激的求婚闹剧中,学生又将会在艳羡与效仿中演绎出怎样的一种“浪漫”呢?

    视频显示,男子随后掏出戒指,学生们又是一片尖叫声,男子大声喊出:“你愿意嫁给我吗?”女老师笑意盈盈,还未答应,课堂里已经是齐声喊起:“愿意!愿意!”随后,女老师伸出手,由男子将戒指戴上手指,然后两人拥抱、深情接吻,全场更是high到不得了。——在这个学生婚恋成风的年代里,教师的这一深情拥抱和接吻,学生助威与呐喊又折射出了一种什么样的信号?

    职业特征决定职业形象,所以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形象。在现今这样一个开放开明的时代里,教师给课堂注入一些活跃的元素无可厚非,但设若忽略最起码的严肃和严谨,这是不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种滋扰?是不是教育的一种堕落?——课堂不等同于大街马路,也并非是而非求婚派对之所,更不等同于电视台的娱乐类相亲节目。——让自己的男朋友到课堂上求婚,、是这位女教师选错地方,还是这位女教师太注重浪漫而不懂得教育的本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当教育备受社会非议之时,漳州师范学院校园外语系这位沈姓女教师居然在课堂上大秀求婚的“浪漫”,显然是选错了地方,也着实让我们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再次悲叹了一声!!!

[进入“admin” 的微博]- 评论(0)   [进入“admin” 的空间]
大皂角树的个人空间     所属分类:个人空间

小学中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枞阳中心学校 张启好拟定

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9年义务教学之中,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数学教育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做“土”的工作,是为初中做铺垫;初中数学则是在小学数学学习基础上拓宽、深化和延伸,是“嫩”苗初现的阶段。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就没有了嫩苗,更没有花木,做“土”的工作,实际上比花木还重要。这一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很好的体现。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为我们传统的小学,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教育衔接问题;第三学段为中学。小学生从第二学段升到第三学段(即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飞跃,或者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三学段的具体划分清楚地揭示了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符合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三阶段的教学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阶段性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推进过程,不可相互割裂。然而,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中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被人为割裂;更不幸的是,当前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注意。

当前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中断,学生学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还可能因为数学成绩下滑,各科成绩都受到负面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不能有效链接,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搞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中小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从操作上来分析,小学和初中在阶段培养目标、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出现了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要求落实、学习科目变化等不适应的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遇到学习障碍,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重、转换角色难等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一些家长的疑问。有的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小学教师也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管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研究意义

在长期教学工作之中,我们深感本研究课题极为重要。经过前期准备,我们校教研组专门组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校长牵头,教研组配合组织,集思广益,以期找到有效的衔接方式,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总体质量。同时也希望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我们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研水平。在初步积累基础上,我们深感有必要对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力求进一步清楚认识和了解影响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原因提出我们的对策建议,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使学生顺利走进初中数学,减轻不必要的学业负担。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适应新课程,发展新课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现实数学、数学的探究学习、数学的发展性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可以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我们预期能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出适应枞阳县县情的教学思路和办法。我们提出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性教学研究无疑适应这一要求,该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中小学数学教学为的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保持连续性、完整性,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数学能力都能进一步得以发展,作为教师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势在必行。

3、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当前学校之中不缺乏教育的实干家,缺乏的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因此作好此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教育科研的进程,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识,从而促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主要是指本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和七年级,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该课题的切入点,借助本课题的实施,身体力行,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听课、上课”,“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内容和方法,“切身体会”地感悟到小学生学习数学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再通过“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点和突破口,采取具体措施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确保六年级学生毕业前掌握好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他们进入中学后能顺利地学习初中数学做好衔接准备。本课题“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策略研究”指按照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围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这一中心,在中小学衔接阶段针对现行教材,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总体有效研究。

“衔接”一词是指事物的首尾连接,有效衔接是指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事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衔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与方法上为了与前阶段的“衔接”而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内容与方法。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正迁移,有效防止小学数学学习的负迁移,使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更有效力?这就得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思想上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找到一种能有效过渡的方式,使中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机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经过教研,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主要有5点:(1)中小学教育要求的转变跨度较大,造成一部分学生不适应。从而使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开始就跟不上要求,出现了掉队的现象,逐步形成厌学情绪,并发展为个别学生的流失现象。(2)初一年级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同时学习的压力随之增大。造成一部分同学不适应,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学习信心不足。(3)中小学教育侧重点不同,中小学评价方式及重点差异,导致中小学教育的不一致性,学生的个性爱好特征得不到有效发挥。引起学生学习压力突然增大,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成绩下滑。(4)中小学教育衔接研究少,特别是中学教育主动与小学教育衔接沟通少。阻碍了学生顺利过渡,要求的不一致性,增加了学生适应的难度。(5)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从小未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未养成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出现准备不充分,生活不能自理。

据此,我们认为课题的目标应该落实在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首先对学校管理来说,应根据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的原因、数学教材特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着手做好三个衔接:

(1)中小学校际之间应形成良好的教育衔接研究氛围。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只有极少数中小学校合二为一,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分立开设,中小学校之间对教育教学研究少有交流。而对中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却离不开中小学相互之间的配合,任何个人或学校都难以独立解决衔接教育中的问题。因此,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责任,把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纳入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之中,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研究的平台。

(2)中小学校应重视课程的衔接。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做好衔接工作。中小学在学科衔接方面问题较多的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比较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小学相对要少一些,而且不少小学对非语数学科的重视程度和师资配置远不如语数学科,中学的科目比之小学有了很大的分化,学科的分类更细,这更增加了小学毕业生适应中学学习的难度。因此,中小学校应该重视课程的全面开设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

(3)中小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链接。第一,要重视心理指导方面的衔接。对于新的学习要求缺乏适当的准备,是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少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时,都有一种激动、紧张的心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加上陡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往往使学生茫然失措。如果能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进行“学前培训”,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以坦然的心理顺利融入中学的学习。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 ;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其次,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从教师角度来说,要实现四个衔接: 

(1)在教学的内容上进行衔接。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时,注意确定适合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坡度,使教与学的过程中步伐缩小一点,进行小跨步转化。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内容处理要恰当。在学习新知识时,七年级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的内容要认真剖析,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与小学比较,要转变。学生从小学进入七年级,面临“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种过渡,也通过列方程应用题明显体现出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设计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个转变,是很有必要的。 

(2)在数学教学的方法上进行衔接。通过中小学数学教师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努力摸清各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衔接教育的路子,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衔接:1)从学生本身特点的变化进行衔接。2)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进行衔接。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教学同样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衔接教育铺好路。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广义建构主义认识论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数学教学衔接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思路,主要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把国内外最新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力求从我们的实践中,发展新的理论。

(一)研究原则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评价理论

理想的评价方法应有以下几个特征:要采集反映知识运用、问题解决能力等状况的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反映较广范围的认知过程和能力,而不是集中于言语信息和规则的操练记忆;对学生、任务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多元数据的表征必须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自我了解和学生间的交流,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学习负责和利用评估数据作为任务开展和产品制作的参照。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评价的对象从面向知识转向能力和客观主义的教学关心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因此在评价模式上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在“知识传递”系统中知识“复制”的多少,即测量的是学生的记忆和保持水平;而建构主义教学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这种主动的建构是通过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开展建构主义评价时,我们获取的数据必须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相关。

(2)评价的范围从一元技能转向多元技能。现代智力研究成果认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如加德纳的多元能力,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等。学生在意义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问题解决过程往往由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信息搜索、整合信息和解决方案等技能组成;电子作品制作也可分为设计,组织,内容,演示等多项指标。因此,建构主义教学中对学生必须进行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

鉴于此,我们在建构主义教学中不止是单一数值的试卷分数采集,而是要收集多个维度的评价数据。为了体现出这种多元性,目前经常采用量规方法来评估探究活动等学习成果,并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同时,我们要注意到量化的一些缺陷:比如多维度数值表征不直观;量规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描述比较有效,但不易体现多次活动的进步,即不能反映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

2、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实行赏识教育、个体化教育,因材施教。

3、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理论。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样化,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二)研究方法

由于本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可获得资料极少。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会尝试探索所有可能的新办法,获得新思路。主要的方法为一下几点:

1、文献法:阅读国内外衔接教育的文献及近几年新课程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资料,从而明确本研究的框架和理论支撑。

2、访谈法:访谈教育专家、县教育局中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小学教师,获得关于新课程中小学数学衔接的原始资料,从中提炼了目前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一些对策。访谈有计划地选择了那些能提供较多信息的人。

3、问卷调查法:在参阅文献基础上,根据访谈中提炼的问题,初步编制了《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然后邀请有关教育专家、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评议,并在城区和农村各选一所初中做预测,以确保本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正式问卷。

(三)研究途径和方法突破 

以枞阳小学六年级1、2、3、4班及枞阳二中七年级1、2、3、4班进行重点研究,其中1、2班为实验对象,3、4班做为对比班。主要是熟悉初中生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初中与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同时注意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路,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针对城区两所学校中小学生源现状,我们将采用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利用“研读--调研——测试--切磋--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为中小学教育摸清起点情况。

1、研读教材与课标: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研究人员通读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准小学在知识、能力、思想、活动经验、教学中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切实抓好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

2、调研学生与教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初一学生与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适应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状,从中找到存在的差异及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3、对比测试:教师用不同的模式和要求在实验班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测试与对比班进行对照。

4、经验切磋:中小学六、七年级的数学教师进行交换听课,了解对方教育教学的现状,摸清此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出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衔接教育的路子。中小学教师在切磋交流的基础之上,制定出衔接教育的方案,按此方案,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所定方案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积累经验,为搞好我县中小学六、七年级数学衔接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子。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有效衔接研究,是探讨一种促进中小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路,枞阳小学和枞阳二中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两所学校对校内和校际课题研究都给予充分合理的经费支持。并且,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学校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小学和枞阳二中这两所学校,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两所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两校均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和图书馆;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电脑教室、图书室、各班教室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计划

一、课题组分工情况

组 长张启好、

张启好:安庆市小学数学理事,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安庆市第三届先进教研个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担任市级重点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研究负责人,该课题已结题,研究成果在全县小学数学开放日上进行了展示与推广。全面负责课题整体策划,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及相关材料的收集,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结题论文汇总与整理成册。

副组长:王小胜

王小胜: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枞阳县首届学科带头人,县优质课二等奖、市优质课三等奖获得者。曾参加《初中数学中考命题规律研究》,《初中数学典型例题解析和强化训练》等书的编写。为安庆迎江区教师招聘,枞阳海螺企业招工,枞阳初中期末统考多次命题。主持课题全面研究,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组 员枞阳小学六年级组数学老师;枞阳二中七年级组数学老师。

枞阳小学六年级组数学老师:协助课题组织实施,研究材料收集与整理,具体负责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衔接研究。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枞阳二中七年级组数学老师:协助课题组织实施,研究材料收集与整理,具体负责初中与小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衔接研究。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两个年级组要拟好所负责部分的具体研究方案,并上报校教研室。既要分工负责好自己负责的研究内容,又要通力合作。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通报情况,相互研究,每一阶段进行都要进行小结。阶段成果,每学期末上交校教研组存档,鼓励、支持优秀实验论文在教育教研活动中交流,在教育教研期刊上发表。有了阶段性结论后各相关部分由相应主研教师以书面论文的形式汇总。

二、主要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8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调查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4、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具体可从加强教师对小六数学与初一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认识到小六数学与初一数学的学习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筛选。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中期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教学衔接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衔接。

1、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并完成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1)进行问卷调查,六年级实验班学生学情调研报告(枞小),七年级学情调研报告(二中);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3)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4)到课堂中听课、互评、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性、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课例观摩。阶段性学案、课例分析材料整理(枞小、二中),两校数学教学交流(枞小、二中);

(5)撰写相应阶段研究论文2—3篇。

2、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补充,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构建小六数学与初一数学“衔接式教学”的新模式。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9月~2015年5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学生跟踪情况分析报告。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整理材料并进行对比,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给予实验研究一个理性的评价。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三、阶段成果形式

(一)教师;教师教育观念更新转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形成独特的创新型教育风格。

(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实验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较以往年级明显得以改进。

(四)撰写并发表一批关于教学衔接的优质教学论文。

最后可能取得的研究成果以中期研究报告进行陈述。

四、最终完成时间

预计需要两整年的研究时间,在2015年上半年结题。

五、最终成果形式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公开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经常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校际研究课题研讨与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领导进行鉴定、验收。具体的说,可分为六类: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构建中小学衔接式教学新模式;

4、研究论文汇编成集;

5、优秀衔接教学课例展示、案例分析汇编成册;

6、相关的过程性活动以及资料展示等;教后探讨总结,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常规,形成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进入“大皂角树” 的微博]- 评论(0)   [进入“大皂角树” 的空间]
枞阳小学的个人空间     所属分类:个人空间
   [进入“枞阳小学” 的空间]
zytfj的个人空间     所属分类:个人空间
   [进入“zytfj” 的空间]
按空间名称搜索:  


空间动态
精华日志
活跃会员